徐汇爱粮节粮宣传周开幕: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2020-10-16 来源:爱上公益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制止粮食浪费,培养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餐饮习惯,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由徐汇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徐汇区人民政府天平路街道办事处主办,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承办的“2020徐汇爱粮节粮宣传周——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系列主题活动昨日正式开幕。

秋风吹黄了树叶,也吹黄了旷野,秋风渐起已有了“冻”人的凉意,只是淮海中路的乔家栅体验中心里却是一片暖意融融。谷稻飘香,仓箱可期,金秋十月,我们共聚徐汇,共建爱粮节粮的绿色未来!

本次活动融爱粮节粮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融粮食知识于市民朋友的亲身体验,寓教于乐中,深切体会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顿顿光盘的良好习惯。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对于粮食的喜爱总是流露于言语和行动里,就连生活中的装饰品中也不乏美好的愿景。古时,剪纸就经常用以表现“五谷丰登、喜庆丰收”等粮食、农业生产的主题,张贴于家家户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样剪纸传承人史萍老师就在现场创作了一副《耕犁图》,为我们还原了劳动人民辛勤耕种的场景。


画面中两头老黄牛正拉着犁、耕着地,带着蓑笠的农民伯伯正推着犁跟在其后。这就是在播种的季节里,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间,最朴实又最动人的场面。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代代相传,诉说着每一个时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凝结的累累硕果,现场观众惊叹着精美绝伦的剪纸技艺,也感受着满仓粮食的颗颗珍贵。


随后而来的皮影表演更是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结合时下餐桌浪费的现象下,进行企业采风、确定主题、撰写剧本、皮影设计和制作、剧目排演,最后到现场表演,将2000多年的古老技艺与当下倡导到社会风尚融合,讲述了一幕爱粮节粮的新气象。


就像是戏中主角的母亲所说的那样——纵有家财千万贯,莫忘当初落难,勤俭节约是我们世世代代的传统美德。放下所谓的面子,放下摆出的阔气,适量点餐,顿顿光盘,珍惜每一颗粮食才是真正的胸有丘壑,才是真正的富足。

说起小麦,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但你是否知道,麦子的全身都是宝,它的子粒是我们制作面粉的原材料,麦皮可作饲料,就连麦秆也可用于编织、绘画。


这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传承人熊国瑞老师就在现场用麦秆创作了一枝麦穗。金灿灿的麦穗预示着美好和希望,表达了劳动人民期待岁岁丰收的朴实愿望!也告诉人们,除了颗颗粮食可以滋养味蕾,就连麦秆都是宝贝,我们更应该珍视农民伯伯付出的每一滴汗水。
上海人对乔家栅总是不陌生的,平常总会带上些许糕点与家人朋友们分享。这一次,乔家柵糕点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袁金娣老师在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包出一个饱满又好看的烧卖。

大家纷纷跃跃欲试,上台展示了一把自己的身手。制作过程中,或是得心应手,或是还欠缺些火候,但大家都认认真真地体会着劳动的快乐。亲手感受糅合米面的快乐,体会劳动创造的果实,这就是粮食与劳动之于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家中若是缺了点什么,总有各种各样的途径方便获取。那么大家在面对生活中常见的粮食时是不是都叫得出名字呢?这不,一场“粮食猜猜猜“的互动体验游戏,让大家在现场辨析各种粮食。看着大家仔细辨认、从容不迫的样子,不得不赞叹,这一定就是在家中经常烹调的大厨吧!同时伴随着粮食小知识的问答,比如:“罗衣初卸露黄肤色,累累嵌成万颗珠是指哪种粮食?”答案便是玉米——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更是知晓了许多关于粮食的冷知识。认粮,知粮,拉近了大家与粮食的距离,也认识到了无处不在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有多么密切!

从前在庙会上,吹糖人可谓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见着糖人便挪不开脚步了。而这些粘稠的糖浆便是由小麦和糯米制成的麦芽糖。这一次山东省非遗吹糖人传承人孔祥千老师就把这项由粮食承载的技艺带到了现场。用嘴缓缓吹起,一团糖浆便成了牛的身躯,配合老师手部的动作,不一会儿一头老黄牛就在老师的吹拉间成了型。


台下的观众们也纷纷踊跃举手,在与老师的配合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小动物。劳动人民以粮食为原料,用智慧创造出了流传千百年的技艺,向人们展示着粮食在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承载的文明和灿烂!

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技艺,绚烂多彩的非遗,为我们讲述了粮食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路历程,剪纸剪出了播种的缩影,皮影诉说着爱粮节粮的优良美德,麦秆画画出了年年富足,吹糖人吹出了岁岁丰收。春种与秋收,让我们把赞歌献给劳动人民洒下的每一滴汗水,把关注留给每一粒粮食。身体力行,勤俭节约,让爱粮节粮、光盘行动从你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顿饭开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