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
爱上新闻
/list-asxw.html
公益项目
/list-gyxm.html
爱上影像
/list-asyx.html
公益课程
/list-gykc.html
爱上人物
/list-aishangrenwu.html
关于我们
/list-about.html
联系我们
/list-contact.html
信息公开
/list-story.html
首页
首页
爱上新闻
/list-asxw.html
公益项目
/list-gyxm.html
爱上影像
/list-asyx.html
公益课程
/list-gykc.html
爱上人物
/list-aishangrenwu.html
关于我们
/list-about.html
联系我们
/list-contact.html
信息公开
/list-story.html
云南边陲的大山深处,又一座山村学校广播站建成了
2020-08-07 来源:爱上公益
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茂密广阔的热带丛林,国境线上的山峦叠嶂都让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个夏天里 ,蓝天与白云相称,橡树在风中摇曳,我们带着山村学校广播站公益项目来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宋乡中学。
尽管到达西双版纳时间已过晚上七点,但天空中依旧是太阳高悬,和煦的夏风、勐海县勐宋乡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的笑容,让我们早早地感受到了大山的热情。坐在车里和勐宋乡中学的胡东梅校长闲聊,看着天际的颜色由湛蓝变化出绚丽的色彩,勐宋乡中学的样子在东梅校长的徐徐描述中勾勒出了清晰的模样——这是一所深藏在山谷密林中的山村学校。
这一次我们搭乘吉祥航空的“梦想”航班,跨越两千八百公里,历经八个小时,来到了坐落于勐海县勐宋乡中学的校园里。
山村学校广播站公益项目是一项为偏远地区学校筹建校园广播站的长期公益计划,包括广播设备捐献和安装、小主持人培训、电台学习和工作体验等一系列内容。今天,又一座校园广播站将在大山里开始广播。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上,两旁的山路上满是苍翠。下了盘山公路,穿过大片大片的农田,勐宋乡中学便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尽管校园里的建筑整齐规制,但窥探教室一隅仍能看见破损的桌椅和斑驳的痕迹。
东梅校长告诉我们,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学校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的孩子,其中主要是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 ,而他们向来能歌善舞。校园中虽有基本的教室广播,可以满足日常的简单需求,但现有的广播设备无法为全校750多名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这一次搭建的山村学校广播站不但要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还要为学校每年举办的少数民族艺术节提供专业的舞台音响设备。
同时,在主持人新李和王琦的培训指导下,两位小主持人在建设完成的广播站中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播音。同学们播读着自己写的作文,分享着想要成为服装设计师的理想,讲述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描述着挚爱的家乡——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
在广播站设备就位,舞台音响设备规划完成后,第二天清早,操场上举办了简短而温馨的山村学校广播站成立仪式。孩子们坐在台下用最认真的姿态与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的姚枬老师为孩子们讲述了山村学校广播站未来会发生的故事,东梅校长和孩子们一起想象着广播站里,舞台上可能出现的种种。
志愿者代表忠义老师为孩子们分享了几天来的点点滴滴以及这场来之不易的相遇。孩子们还为志愿者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听着孩子们稚嫩而淳朴的欢迎话语,这大概就是我们和这里孩子们故事的开始吧。
上戏的张大鹏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定制的笔记本、上海非遗西郊农民画传承人胡佩群老师准备的绘画材料、申庞轨交维修公司送来的一千册图书、乒乓球世界冠军丁宁亲笔签名的球拍,我们希望给到孩子们更多,也让他们感知更多人的关心。
此外,还有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幅十五米长的画卷,从操场这头铺到了另一头,孩子们在长卷上用各色画笔描绘着大山、家乡和梦想。
不多一会儿,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便如此丰富生动。我们会将画卷妥善收藏,就像是每幅画中都留存着不同的回忆。未来,我们将为孩子们做一本属于他们的画册,作者是大山的孩子,封面就是“梦想”。
大山脚下,校园的草地上,山村学校广播站的第一期节目开始播音了,与以往不同,主持人新李和王琦带着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哈尼族的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伴随着蓝天和悠悠白云,在微风中在艳阳下,一起讲述着大山故事,分享着不同民族的多彩生活。
从拘谨到嬉笑,在主持人一步步引导下,孩子们的声音越发清脆越发灵动,脸上的笑容融进了漫山遍野的花朵。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唱着自己民族的歌谣,我们虽然不解其意,却从这些起伏的歌声里听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和纯真善良。
节目中孩子们讲述了他们的理想,但幼小的身体承载的未来却让我们动容。有几位孩子说,长大了想做医生,原因有很多,一位孩子们说父亲病了,另一位孩子们说弟弟出生就患上了肌萎缩症,他们希望在特殊时刻也能像奔赴前线的白衣天使一样挽救生命,包括自己的家人。
他们的理想朴实纯真、也天马行空——想做老师,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想做警察,除暴安良保卫国家;想做球星,实现梦想为梦而战;想做导游,为客人讲述家乡之美;想做魔法师,让世人永驻青春……
当孩子们说着各自的理想时,音乐教室里的歌声也飘出了窗户。“让声音长出翅膀,伴随爱去飞翔,这一刻听见大山的梦想!”音乐教室里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跟着志愿者唱起了 《听见梦想》,他们手中也不忘比划着大山,描绘着梦想。在这一刻教室内,操场上正一起诉说着同一个话题——梦想和未来。
节目中,孩子们聊了很多:自己民族的美食、节日、服饰和生活;他们最想去的地方;最喜欢的学科;心中最喜欢的老师。还有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孩子们对驻守山村学校老师们的感谢!
东梅校长说:“只要看见他们成长,做老师的便无怨无悔。”东梅校长来自拉祜族,坚守山区教育已有十七年的时光,她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从这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却从未离开。
大山是挡风遮雨的臂弯,也是阻隔远行的屏障,在她的心头应该也有很多酸甜苦辣,太多的百感交集深藏内心。东梅校长坦言无数次想要离开,却最终选择留下,只因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便冲散了所有离开的冲动。说到这里,东梅校长动情地留下了眼泪。
来自哈尼族的李老师也已在大山里坚守了二十二载。初中开始就在勐宋乡中学读书让他更加懂得大山。大山深处想要走出去的人太多,但他们却从未想过离开——索老师在山里执教了十四年,许老师和父亲两代人坚守着山岗,张老师从七百公里外的曲靖来到这里独自在大山深处已有十三年的时光。
时光飞逝,节目的最后,所有的孩子们都围在了一起。抬头望去,天空似乎变得更高了,白云浮动间歌声再一次响起。
和这样一群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没有促膝长谈的日夜,却已经让我们喜欢上了他们。将青春洒在山间,将孩子们的梦想当做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中国的山村教师——因为他们执着和坚持,那么多大山里的梦想成真!
歌声仍然回荡在山谷中,或许《听见梦想》便是山村学校广播站公益项目的意义所在——让广播站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的窗口,把孩子们的歌声带出大山,让他们的梦想飞跃山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