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非遗 | 非遗面塑开课了!

2021-03-16 来源:爱上公益



  这一次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带着非遗面塑,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李国庆来到零陵中学的课堂里,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非遗面塑传习课程。

  面塑历史悠久、传播广泛,早在汉代便已有文字记载,历经世代传习,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烂花朵。手艺人们运用各种面粉为原材料,加以少量糯米粉、甘油、蜂蜜等材料柔和蒸熟,继而加入适量的颜色调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这样一番特殊加工过后,制作面塑的面团就做好了。

  于是,在旧时便能在街头看到挑着一个小箱子的手艺人们走街串巷,用灵巧的双手捏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造型。因着纯手工的制作即便是同一个人物总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不仅精美好看且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

  李国庆老师祖辈居于中国面塑之乡山东菏泽,曾爷爷这一辈便开始从事面塑技艺,家族中每一代都有专事面塑技艺的传习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其父亲迁居上海,也把面塑技艺带到了黄浦江畔。李国庆老师自幼就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和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九十年代初,他正式专注于面塑的研究和创作。上海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传播面塑技艺的身影,他先后在多家涉外宾馆为来沪旅游的外国友人表演面塑技艺。福禄寿、王母娘娘、八仙过海等作品得到糕团行业内的“极顶”肯定,深受好评,大家也亲切的称呼他为面人小阿三。

  李老师的课堂里,总是安静有序又充满着自由与活力。听着老师的慢慢讲述,同学们对于面塑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一节课,便从最简单的水果做起。

  看着各色混杂着的面团交织出水果自然纹理的样子,取出一团搓揉成圆球状,再以手掌倾斜按压,球形便成了鸡蛋形。放在桌上轻轻按压,而后用工具挖出苹果的凹陷处,再用褐色与绿色的面团添上果梗与叶子,不一会儿一只可口的苹果就展现在了李老师的手中。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演示,时而看看老师的手法,时而看看手中的面团,渐渐地掌握了其中的窍门。

  学会了做苹果,接下来李老师又用一个橙色面团与一条不起眼的小毛巾变了个戏法。将橙色面团搓成一个圆球状后,李老师举起毛巾与同学们讲解道:“接下来,把它放在手帕里,抓住下方多余的布料,用点力揉捏面团,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子。”

  说罢,便把橙色的面团拿了出来,没想到刚刚还平滑的橙色面团,现在竟然已成了表皮粗糙的“砂糖橘”了!大家纷纷赞叹,这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越做越熟练之后,接下来葫芦状的梨便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看着同学们低头不语认真学习非遗技艺的模样,看着他们拿着作品兴高采烈的神情,每每如此,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力量,让我们相信非遗一定能够传承下去。

  就像是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几个字一样,在李老师的心里,他一直希望能将面塑传承下去,让这些已有千年历史的文化更迭下去。

  他也在身体力行,将非遗面塑的制作技艺带到消防员、白领、社区居民、残障人士、中小学生,带到无数人身边去,让他们在指尖感受面团的温度,在心里感受非遗的厚重。

  希望不论是过往亦或是将来,面塑在人们的记忆里能够永葆鲜活、不曾暗淡,让非遗的脉搏跳动得越发有力、越发澎湃!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