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非遗 | 非遗扬琴传习基地在复旦徐汇实验学校落成

2021-03-03 来源:爱上公益


  经过2个月的筹备,由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枫林街道、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共同建设的非遗扬琴传习基地,于2021年3月2日正式落成,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副校长陆向荣主持了开课仪式。

  未来,非遗扬琴传习课将在这里落地生根、薪火相传,建立长期的传习体系,在同学们亲身感受古艺之美的同时,让非遗扬琴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深入开展!

  在开课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琪表示民乐至于中华民族而言一直有着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校园中开展非遗扬琴传习课,是希望在这九年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既能有书面知识的积累,也有艺术素养的培养,成为真正博学的人才。

  枫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任琦青则和大家分享了枫林街道在这几年来对于非遗进校园和进社区工作的一些感受。作为国家级非遗枫林剪纸的保护单位,非遗保护始终是枫林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一次扬琴传习基地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的落成,也是非遗进校园的又一次实践。期待在未来同学们能在非遗扬琴的传习课中有弥足珍贵的收获。

  在说及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历史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副厂长乔杨柳坦言在建厂60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守护中国匠心,坚持守正创新。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雕琢里,不仅乐器制作工艺越发精进,乐器制作名家也历代辈出。不仅如此,他们还把中国民族乐器和音乐文化带到了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等世界的舞台。他们让中国民族乐器不仅奏响了中国之声,更书写了光彩夺目的中国文化。

  为了支持非遗扬琴传习基地的建设,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向传习基地捐赠了一台扬琴和珍贵的民乐资料。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未来不断地学习中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也能够将如此优美的音乐传到更宽更广的舞台上去。

  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姚枬回忆说,“我要学非遗”项目已经走过了四载时光,在不断累积中,对于各门类的非遗项目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与了解。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学校中落地生根,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致力于非遗保护,加入我们,支持我们,让传承的路越走越宽。

  在开课仪式的尾声,上海电台主持人新李为大家总结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活态化传承的重要性。他勉励同学们珍惜如此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让传统文化有了丰沃的土壤,让传统文化有了薪火相传的火苗。

  开课仪式结束后,在与扬琴青年演奏家、非遗扬琴传习基地老师陶奕的交流中,扬琴的面貌有了一番清晰的呈现。

  扬琴作为一种击弦乐器,其音量宏大,刚柔并济。倘若以水喻琴,慢奏如山泉叮咚,轻巧清亮,快奏如潺潺流水,绵长柔软。不仅如此,扬琴不仅能够一枝独秀,也可以百花齐放——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的方式,大大丰富了它的表演领域,在民间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已与扬琴相伴了二十五年的陶老师,对于扬琴的热爱,对于民族乐器的热爱已融入了生活、融入了骨血。

  作为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的一员,她与团队成员们一样,是B站上,年轻人追捧的传统文化代言人;是线上“国乐云剧场”的演奏者,推动新媒体赋能民族音乐;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乐器研发的前沿实践者;是走出国门的先锋者,让世界领略了中国音乐的无穷魅力。他们融合时尚,传承经典,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之光。

  她也这样向扬琴深情告白:“每一次的敲击,我都像与它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它似乎懂得我的情感,当我在扬琴上谱写每一首乐曲时。我想,我不只是一个扬琴的演奏者,我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在未来,陶老师希望在校园里传播非遗文化、教授扬琴课程给同学们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兴趣,真正感受和体悟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将扬琴一代又一代地演奏下去。

  当千年前的音乐响起时,我们能够体会当年曲高和寡里的知音难觅,又能体会到行云流水间的畅叙悠情。就像是,当千年前的非遗技艺呈现时,我们能够看到百转千回里的时代光辉,能够体会沉浮起落间的历久弥新。

  非遗,让生活充满中式的雅致,让生命谱写出婉转的旋律,也让我们了解过去,承接未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