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捐赠仪式上,三幅剪纸讲述了宋庆龄的这些故事…

2019-12-30 来源:爱上公益


  今天,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在宋庆龄纪念馆的大厅里拉开了帷幕。由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和“我要学非遗”公益项目传习老师华兴富、奚小琴向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捐赠了三幅宋庆龄主题的精美剪纸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副处长蒋慈华,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文保部主任苏卫平,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宣教部副主任顾佳成,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书记周晓梅,长宁民俗文化中心非遗办公室主任朱彦,上海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奚小琴,撕纸上海市传承人华兴富,上海爱上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姚枬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三幅剪纸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宋庆龄先生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工作情景,以精巧的构思诉说了宋庆龄先生在伟大的人生历程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说起剪纸,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不断的发展、赓续,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人们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等,可以说剪纸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民间艺术。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剪纸也有着各自的地域特征。

  而细化到上海剪纸,最初是人们为鞋面上所绘制的图案而剪出的雏形花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渐渐形成了剪纸独有的海派风格。上海剪纸独有的江南水乡似的温婉渐渐显露出来——线条流畅宛若山涧流水,画面细致饱满拥有其鲜明的海派特色。

  当然,提起上海剪纸,一定要说曾被国家领导人誉为“神剪”的王子淦老先生。而作为王子淦老先生的亲传弟子,奚小琴老师跟随王老师学习多年,并在其基础上大胆探索,又创新了“立体剪纸”、“皱纸剪纸”、“脱稿双面书签剪纸”等新品种。

  这次捐赠给宋庆龄陵园管理处的两幅作品,一幅《宋庆龄》是宋庆龄先生环抱着可爱猫咪的形象,一幅《爱和平》是宋先生正在喂鸽子,而鸽子又有着和平的象征。

  细细品味,低着头喂养鸽子的宋先生眉眼间都是平和与慈爱,鸽子围拢在一起自在地啄着食,一切都是如此的安宁与祥和。而环抱着猫咪的宋先生,眼神中除了温暖以外更是多了一份坚毅,这是在那个时代里,即使身处日常的光阴里,却依旧心系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剪纸是利用剪刀这一工具“绘制”成的精美作品,在我们的祖先缺乏工具的原始社会,人们便以手代刀,以撕代剪,进行着劳动生产。撕纸这门古老的艺术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而撕纸又与剪纸一脉相承,紧密相连。

  作为唯一一位上海市级非遗撕纸传承人,华兴富老师对于这门技艺的热爱已浸入了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而在生活中,华老师也是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容易便能感受到画面所赋予的情志。

  201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牢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华兴富老师翻阅了大量的史书材料,精益求精地考证每一个画面细节,从而创作了《宋庆龄1932年在上海》这幅剪纸作品。

  《宋庆龄1932年在上海》

  以“淞沪会战”作为切入点,再一次向世人们展现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的壮烈情境。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先生在危急关头,以民族救亡作为使命,在上海交通大学内开办了“国民伤兵医院”,在漫天的炮火中,鼓舞民众坚持抗战、救死扶伤,这些细节在这幅《宋庆龄1932年在上海》中一一体现。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历史的硝烟在高楼林立间已消散,历史的血泪在新芽萌发中被覆盖。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是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它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尽管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但我们依旧能够在绚烂的传统文化中,在古老的非遗技艺里,真切感受并寻找到时代的印记与伟人的崇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