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不见,一样用小手编织绚烂!

2019-03-09 来源:爱上公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呱呱坠地时便无法感受父母喜悦的欢呼,或因为一些后天因素,小小年纪就无法感知这个世界的旋律。他们无法听到,却拥有一颗超乎寻常无比专注的心。“ 我要学非遗”公益项目,本学期为上海市第四聋校开设了长期公益课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灯彩。授课老师是何氏灯彩的家族传人杨学范。今天我们来到第四聋校,一起走进课堂,看看他们用小手编织出的绚烂世界。当孩子们的指尖触碰彩灯的时候,将会碰撞出怎样的动人色彩。我们先跟随一段影像走进这个温暖的课堂。


  踏进学校,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瞬间将我们的心融化了。他们整齐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有序而礼貌。上一次来看孩子们,是带着期待和牵挂,已经有10节课了,当我们再次见到这群孩子时,更多的是一种亲切和欣慰。显然,孩子们跟我们已经并不陌生!

  提到彩灯,大家的第一印象会不会觉得特别难?那我们就先看看孩子们这学期的部分成果。杨学范老师微笑着展示出孩子们的作品,并将非遗灯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经过简单的讲解后,画草稿、包铅丝、剪绸布,一切准备就绪,是时候开动了。绿色、天蓝、明紫、双黄……,一只只小手舞动着绚烂的色彩。大家跟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多技法掌握得已经很娴熟了。

  孩子们不但学习认真,也很愿意表达!我们问:喜欢灯彩吗?他们说:特别喜欢!我们问:你们想学到什么时候?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却给出了几乎完全一样的答案:“想学到从第四聋校毕业”。

  让孩子们感受到非遗之美,这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要学非遗公益项目的价值所在,因为热爱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一个学期的课程,并不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一位能工巧匠。但杨老师相信,可以在孩子心里播下种子,并最终能够生根发芽!也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这些孩子给予我们的动力。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在做的事儿很有价值,因为孩子们喜欢的,就是未来的!我们将竭尽所能,不管是1年,2年,还是3年……,在毕业时,让非遗灯彩依然能够陪伴他们左右。

  这一次,并不只是开始,这一次,并不会结束,我们的爱未完,待续……,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