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承,一群孩子的舞龙梦想!

2018-05-08 来源:爱上公益

  “我要学非遗”是一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项目,包括寻找非遗传人、非遗进社区、 非遗进校园三个方面。“寻找非遗传人”是“我要学非遗”公益项目中,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学习的系统化公益课程。学习者经过一个阶段较为专业的学习,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非遗传习者。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寻找非遗传人的其中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

  授课老师陆大杰是舞龙(浦东绕龙灯)国家级传承人,世界龙狮运动联合会技术委员,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龙狮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舞龙队总教练,起草编写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国际舞龙竞赛规则、裁判法、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等法规性文件,国内、国际重大舞龙比赛总裁判长,国际级、国家级舞龙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导师,数十次前往比利时、法国、印尼等国家传授舞龙技艺。

  流光溢彩的大都市里,舞龙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2010年,浦东绕龙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绕龙灯又称舞龙。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商代的《山海经.大荒西经》里就有记载,至汉代出现了形式上比较完整的舞龙形象。宋元时,开始向娱乐性、竞技性发展。南宋时沪渎一带元宵节绕龙灯的习俗已十分盛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舞龙这一传统技艺已经展现出新的活力,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和绚烂,更是中华民族的从容和自信。

  当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浸没在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中时,在一所安静的校园里正在开展着一项灵动的运动——舞龙。

  孩子们进步飞快,只是一节课,孩子们手中的龙已经上下翻飞了。

  陆大杰老师教授孩子们的过程中,还时不时带着孩子们舞上一段,老师一出手,那真是游龙如丝,顺滑流畅,这可能是我们看过的最温情的舞龙表演了!而当孩子们舞动游龙时,整个人都是发光的,这种自信是由内而外迸发出来的。

  舞龙是龙的传人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传统文化是孩子们自信的源泉。一群孩子,一条长龙,便是一股时代新风。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