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家教授孩子们纸上生花

2018-05-08 来源:爱上公益

  剪纸是“我要学非遗”公益项目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授课老师是国家级传承人奚晓琴和剪纸传人李诗忆。

  2006年,剪纸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世纪70年代的老上海街头,常有喜欢绣花又不会设计花样的家庭妇女去花样摊挑选剪纸绣花样,她们将剪纸花样贴于鞋面,以彩色丝线将其包绣在鞋面上。需求量的扩大引得一帮剪纸手艺人以此为生。

  鞋花剪纸艺人大多不会画,以剪刀代笔,脱稿剪制花样,这不仅需要心、眼、手的配合,更要经过刻苦的基本功训练,方能达到心中所想随剪刀开合彩纸转动而一气呵成。而“海派剪纸”就在这样接地气的环境中,悄悄应运而生。特殊的氛围,使得“海派剪纸”不拘泥于江南剪纸区域的风格,广泛吸收其他剪纸流派的营养,突破传统的构图形式和题材范围,展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新面貌,富有着浓郁摩登都市的情调。上世纪80年代,“海派剪纸”达到了鼎盛时期,直至今日,它也是极具上海烙印的代表性文化。

  看似玄妙无比的剪纸背后实则全是功夫,剪纸艺人的手大都因常年握剪刀而生着厚厚的茧子,而丰富的花样也是他们时时留意的结果。在他们的努力下,“海派剪纸”不仅纸上生花,更剪出天下。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