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
爱上新闻
/list-asxw.html
公益项目
/list-gyxm.html
爱上影像
/list-asyx.html
公益课程
/list-gykc.html
爱上人物
/list-aishangrenwu.html
关于我们
/list-about.html
联系我们
/list-contact.html
信息公开
/list-story.html
首页
首页
爱上新闻
/list-asxw.html
公益项目
/list-gyxm.html
爱上影像
/list-asyx.html
公益课程
/list-gykc.html
爱上人物
/list-aishangrenwu.html
关于我们
/list-about.html
联系我们
/list-contact.html
信息公开
/list-story.html
慢灵魂,“剪”时光
2021-04-13 来源:爱上公益
刻纸作为剪纸类别中的一种,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在元代,是乐清象阳寺前的艺人为了迎合元宵佳节张贴花窗门神的民间习俗而剪。刻纸一般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随着剪纸艺术的广泛交流,各地区的剪纸的风格也不断变化,流传至今。
非遗刻纸传人周为仁出生于1951年,如今独自居住在上海市徐汇区,他从小就对剪纸工艺十分感兴趣,但一直遗憾没能对剪纸工艺进行专业系统化学习。在2006年退休后,他才以老年学习班为起点,重拾儿时的梦想。2007年,机缘巧合之下,周为仁遇见了他的老师——颛桥剪纸大师杜伟秋先生,拥有了更深入学习剪纸的机会。自2012年开始,他也开始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更多想要了解学习的人,也让我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有了更多散发光热的空间。
周为仁所刻的三字经长卷
周老先生身高一米八,体重百来公斤,你一定难以想象,眼前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酷爱做针线活,也对剪纸这样精细的内容苦心钻研。他谈及女儿小时候的校服需要加上名字,别的家长都仅仅用笔写好,而自己会用彩色丝线为她缝制一个样式独到的姓名牌。但如今,即便自身的剪纸技艺广受认可,周为仁仍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粗心,他已确定要将剪纸作为自己毕生追逐的事业,被问及今后最想做好的事和遗憾没能完成的心愿,他的答案都是剪纸。
刻纸作品所使用的各色宣纸材料,都是周为仁拜托老师从安徽购入,以红色居多,这些纸张手感软糯而不易折损,与普通的质料相比,宣纸颜色相对不易褪,能保存的年限也更长,因而这是周为仁做作品的首选。在工具的选用上,却并不是十分讲究,刻纸工艺实际上对工具的消耗很大,早前周为仁会用美工刀进行刻纸,如今有互联网便捷了许多,他便拜托朋友网购了一套手术刀,拿到手再磨到自己用得顺手的程度即可。多买的刻刀,自己平时上课便会赠予对这门工艺较感兴趣的学生,粗略盘数,也大致送出过百来把了。
完成一件作品的工序基本以取材、打样、选材、刻制、装裱为主,在周为仁眼中,最关键的步骤当属“取材”这一步,关乎灵感与创意,平时看到喜欢的风景与带来灵感的事物他都会及时拍照记录下来。在他的生命中,剪纸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认为做好剪纸,“专注”十分重要,曾经还居住在康健街道城中村时,寒冬十二月他在阳台专心刻纸,毫不夸张地说,这么冷的天气做作品居然可以达到满头大汗的程度。他平时的作息在凌晨三四点一定会醒了,每日保持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足够,凌晨起来便会剪纸,这个时间段十分安静,适宜全神贯注。当然他白天大多数时间也都与剪纸相伴,“吃食一个人可以随便一些,比起衣食住行,剪纸是更重要的事。”常常有煮着东西去做剪纸,回头一看食物已经煮糊的情况发生,他也不以为意,反而觉得做剪纸可以带来更多乐趣。
现在周为仁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青花纹案、毛主席诗词、反腐倡廉、名家书画、传统民俗这五个大类,作品小则有单个书法字体,大则有长达21米的水浒108将画卷。由于自己属虎,家里昵称其为大虎,因而他对于制作虎相剪纸也十分热衷,整理成册的以虎为题材的剪纸已有足足一百三十多张。
周为仁热爱书法字画作品,也将这份热爱融入了剪纸,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都跃然于他的剪纸作品中,连马鬃虾须这样的细枝末梢都处理得毫不含糊。谈及自己最爱的作品,当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慧珺写下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幅字,当第一眼在报纸上看到它们时,霎时间感到蒸腾出蒸汽,这些字体从纸张上跳跃出来,扑通扑通地展现在眼前,随后他就琢磨着把这几个字刻了出来。“这是我做了这么多年剪纸,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见的状况。”他陷入当时的回忆,满脸洋溢着幸福与满足感。
从剪纸的传统意义出发,最常见的便是驱邪祈福的作用。正红的色彩,凛凛的形象,许多人慕名前来请周老先生帮忙制作生肖祝寿的剪纸图样,还有很多新人为了喜结连理而求福。周为仁对刻纸的热爱溢于言表,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喜气洋洋的刻纸带给了他十足的安全感,让整个家中也充满平安喜乐的氛围,家人都十分支持他退休以后有这样的个人爱好。甚至在孙女三周岁时,他制作了祝寿的剪纸,图样是两小儿戏犬,当时家里还只有大孙女,没过几年,小孙子果真降临到这个家中,应和了剪纸带来的吉兆。他还习惯将老虎样的剪纸贴到门口驱邪,看到它生机勃勃的样子,整个人也更觉爽利。
周为仁的蓝色印花剪纸作品
剪纸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妙用之处。周为仁老先生通过平日观察思考下的积累,独创了将蓝印花布与刻纸工艺相结合的双非遗作品探索,蓝色的剪纸作品独特而稀有,与传统古朴的印花纹案融合,不失大方典雅的纯粹美感。从布料跨越向纸张,肉眼见到的是布面亦或是纸张,一时难以分辨,逼真到可以以假乱真。为了作品可以更精进,周为仁也时常翻看蓝印花布的相关书籍,参观有蓝印花布的展览馆,某回看到一张好看的蓝印花布,美中不足是下半部分布料缺失了,印花图案也因此残缺,他回到家便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刻纸工艺,将完整的图案修复在纸上。这对他而言,是常常能带来成就感的事。这种剪纸的修复功用,同样体现在书画作品中。曾有周老先生的朋友,写了一幅水平较满意的毛笔字,但字的间隔越看越矛盾,无奈书法家每写完一个字,不能再写出一模一样的了。便拜托他用刻纸的形式刻出一样的字,调整了字的间距再重新装裱。朋友直呼,“思来想去,也只有你老周可以办成这件事。”
翻看蓝印花布相关书籍
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周老先生的为人“为仁”。他从来不问作品的收入,只遵从自己的内心。有祝寿及新婚需要剪纸的,告知日期提前约好即可,从来不作收费要求。他所期望的,仅仅是爱好可以始终作为爱好,而不去掺杂任何名利虚妄。也有与朋友“礼尚往来”的爱好交流,多数是字画与剪纸互相赠予,互相品评。
更有意思的是——周老先生有一本名册簿子,凡是收到过他剪纸作品赠予的,他都请对方在这本子上留个名就好。从2013年至今,已经累积了大半本的人名,中外老少,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之前他带母亲出行,有外国小朋友给他们让了座,为表感谢他拿出了自己的剪纸赠予,也请小朋友们在本子上留下了名字,无意之举,却也让剪纸文化慢慢流向国际,广受公众喜爱。
周为仁希望刻纸在自己手中,不光展现传统的那一面,也要以崭新的方式活灵活现。他说,剪纸是自己这一辈子的亲密爱人,谁都无法比拟。它们安静地陪他度过这般岁月,不同他吵闹,任凭他想象,“手起刀落”间,万里繁花开遍。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